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

卖蒜的父亲

来源:齐鲁壹点    时间:2023-08-30

□王霞

麦收过后的父亲依然是忙碌的。

他拖着僵硬的腰板,先把那一万余斤小麦手拖肩扛地迎进门,紧接着,摇曳在风中的大蒜苗又张开双臂迎接他。


【资料图】

容不得一丁点儿空闲的父亲,扛起铁锹将小院里不足十平方米的大蒜和盘托出,抖掉泥土,晾晒在太阳底下。

父亲难得清闲,是因为远嫁的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初夏的清晨,父亲坐在门外,肩膀上搭一条毛巾,无忧无虑的风吹过他的白发,发丝间的汗珠滚落。

他抿一囗烫嘴的茶水,喜滋滋地说,前几天卖蒜收入500元,还收获了挂在房梁的那一串串蒜种。

母亲不以为意地否定父亲:“你算算那些水费和工夫,就是赔钱赚吆喝。拙嘴笨腮地一辈子了!”

我必须站出来为父亲伸张正义:“我记得小时候,我爹还赶集卖瓜果、走街串巷收棉花呢,也算是‘经商多年’了。”

父亲说,他骑着电动车一路向北,到一个叫做北岗的小村庄赶集,那里的村民从来不讲价,蒜头是5毛钱一头,但父亲也不会亏待他们,每次都搭上两头蒜,美其名曰“买十赠二”。

于是,经过三十里路的颠簸,已经头昏脑涨的蒜头,便有了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的旅行,占领了庄户人家饭桌的一席之地,此时的蒜头不仅是佐料,还像豆角、茄子、辣椒一样举足轻重。

轻轻剥开大蒜白色的外衣,白白胖胖的蒜瓣兄弟们围着柱子安坐。

父亲说,甜水井浇灌的蒜头并不辣,稍微有点甜。

我迫不及待地砸成蒜泥,倒入香醋,撒盐几粒,煮两个鸡蛋捣碎,搅拌之后,卷进单饼,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

父亲也曾骑着电动车一路往南去卖蒜。他对南边的村民略有微词,只因南边的村民竟然讨价还价到5分钱一头蒜。

父亲摆摆手,坚定地说:“我的大蒜喝的都是甜水,5毛钱一头,少了不卖。”

我见过父亲提水浇灌大蒜的情景,却无法想象顶着火炉般太阳的父亲无功而返的失落,那种失落牵扯着我的心。

我为父亲指点迷津:“再往南就是寿光地界了,家家户户都种大棚,肯定卖不上价。”

一串串蒜辫子相互交织在一起,整整齐齐地挂在西厢房低矮的房梁上,均匀的纹络让人不敢相信那是粗枝大叶的父亲的“杰作”。

与它们一同挂起的还有几把锈迹斑驳的镰刀,几只蜘蛛在墙角忙忙碌碌地织着网。

那一串串蒜辫子是父亲的希望。

等到秋天,便将蒜瓣连同他的希望种进泥土,经过秋的默默孕育、冬的运筹帷幄、春的蓬勃生长,迎来父亲的收获。

从此,他多了一份惦念、一份希望,来支撑他平淡如水的生活。

走过耳顺之年又几个春秋的父亲闲不住,冬来春往耕种三亩良田,伺候耄耋之年的奶奶,还有绿意葱茏的小院。

勤劳一生的父亲,对人生的认识也像他脸庞上深壑般的纹路,他意味深长地说:“卖蒜不仅为了赚钱,主要是活动活动筋骨。老喽,不能给孩子们添麻烦呀!”

父亲的幸福很简单,就像清汤寡水的一碗面条,没有任何佐料,却是津津有味的人生本色。

我感同身受地记起,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拿着一张10元的稿费单,竟笑出了满眼泪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中公母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