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4日讯(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金辉)“感谢您为我捐献骨髓,您的大爱,我和父母深表感谢、感激!”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建设处的胡新康收到一封省红十字会转交的感谢信。不久前,他分两次共捐献了40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些珍贵的“生命种子”被注入一名患者体内,为这名白血病患者带来希望。
胡新康(右)与妻子。记者陶常宁 摄
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挽救患者生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39岁的胡新康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毅然入伍,前往海军某作战部队服役,2018年转业到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建设处工作至今。
多年来,胡新康一直坚持无偿献血,已累计无偿献血17次。2018年,他在一次无偿献血时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
胡新康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记者陶常宁 摄
今年2月9日,他接到红十字会电话通知初步匹配成功,得知自己可以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他立刻同意参加捐献,为避免家人担心,仅仅告诉了妻子佘珊珊。
佘珊珊是武汉一家医院的ICU护士,她深知移植造血干细胞是白血病患者最后的希望,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丈夫进行捐献。“她不仅十分支持我,还查阅了很多资料,告诉我这个事儿很安全,对捐献者身体没什么影响,我就更放心了。”胡新康说。
从2月初接到电话起,胡新康开始加强锻炼,经常游泳,饮食更加注意,不抽烟不喝酒。“我要让体质更好,为捐献作准备”。
胡新康在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
3月23日,胡新康参加造血干细胞高分辨率筛查,确认匹配成功。4月6日,他参加体检确认通过。
5月26日,胡新康前往武汉市第一医院注射动员剂。
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轻微的轰鸣声,5月31日上午9时,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科,胡新康躺在病床上,看着红色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一点点地汇集到采集袋中,原本紧张的心情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当天共采集了3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坐飞机飞往患者所在的城市,当天就注射到了患者体内。
5月31日深夜,胡新康又接到通知,得知由于受捐患者体格较大,为确保治疗效果,医生当晚征求意见希望第二天再次采集,他毅然同意。
6月1日,医生再次从他体内采集了10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些“希望的种子”再次被送往患者所在城市。
爸爸是儿子心目中的英雄
将把献血作为成人礼
2018年之前,胡新康一直在海军某作战部队服役,他转业后在市城管执法委工作。晚上陪儿子做作业、一家人在小区里散散步……这是他平凡生活中的幸福点滴。
胡新康说,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夫妇俩并没有瞒着正在上初一的儿子,而是特意让他全程陪同,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言传不如身教,我不要求他学习成绩有多好,只希望他将来做一个快乐善良的人,这样就够了”。
胡新康在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接受荣誉证书。
夫妻俩已经和儿子约定好,在他18岁生日当天带他去献血,这是他们送给儿子的成人礼,也是独属于他们的别样浪漫。
市城管执法委建设处负责人介绍,胡新康一直负责协调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工作中。他经常参加无偿献血这件事一直没和单位说,直到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要请假去医院,单位才知道。
据了解,胡新康是全国第15332例、湖北第57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此次共捐献了40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表示,希望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破除身边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误解,提高大家的接受度,让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编辑:丁翾】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中公母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