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

多彩课后服务 开启快乐童年——东昌区各小学特色课堂见闻|头条

来源:央视新闻    时间:2023-06-13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东昌区各小学课后服务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各种多姿多彩、富含地域风格的教学内容走进特色课堂,并在发展中实现传承和创新,为孩子们开启快乐的童年时光。

据了解,东昌区共有17所小学、3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15536人,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14367人,占比96.35%。自课后服务开展以来,东昌区教育局全体机关人员多次驻校,实地调研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所有学校均达到制度健全、秩序井然。各学校在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的同时,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实现了家长满意、学生乐学的发展态势。

“任性选择” 秀出自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实施的具体体现,包括作业辅导和特色课堂两项内容。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们在校期间基本能够完成当日的课后作业,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学校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同学们可以选用两根马兰花叶,先像我这样缠绕,再进行穿插……”6月2日下午,在江南小学五年五班课后特色课堂上,草编技师张凤艳正在给学生们示范草编小动物的方法。通过集中演示和手把手教学,学生们很快编出了各种小动物形象。此次草编课的主题是“快乐农家院”,学生们以玉米叶、马兰花叶、稻草为原料,运用课堂学会的技法,发挥想象力自由编织,最后将各自编织的部分汇合成一个完整的草编作品,不仅让学生们学会了草编技能,还促进了同学间的沟通协作。

多元化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平台,让他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特长、找到了自信,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草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孩子在学习中既能体会到动手的乐趣,也传承了草编的技艺,他们结合观察和想象进行创新,许多作品充满童趣和灵性。”张凤艳说。

如草编课一样,江南小学课后特色课程还有书法、版画等涉及各领域共40余项,其中满族撕纸、高跷秧歌等“非遗”课程达15项。目前学校聘请6位非遗传承人为驻校教师,并计划把这些内容编为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教学。

“花式课程”增智健体

特色课堂是以艺术、文化、技能等内容为授课方向,以达到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兴趣爱好、点亮快乐童年的目标。为了使课后服务更加科学合理、富有特色,东昌区各小学结合校园实际和条件,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规划,走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6月6日下午,在民主小学特色课堂上,各类社团活动同时开展。击剑社团教室内,数十名小击剑手身着白色击剑服装,手持佩剑,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

“我喜欢唱歌,就报了合唱团。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好几首歌,还知道要用腹部的力量唱出的歌才好听。”合唱团成员郑婷菲说。“对对对,唱歌时气息要控制好,这样才能歌声优美。”合唱团成员于乔小脸通红地接过了话茬儿。

教室内,孩子们徜徉在艺术的天地里;操场上,足球、篮球、跳绳各个项目也在火热进行中……学生们挥汗如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为了丰富特色课堂,民主小学通过征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推出了“smart+”( smart是科学、音乐、美术、阅读、技术的英文缩写)教学理念,丰盈了传统班级社团课程,在此基础上又加上合唱、击剑、非洲鼓等15个校级社团,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体验各社团活动的魅力。

“营养大餐”励志怡情

东昌区结合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在各学校开设了丰富的兴趣社团和特色课程,让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找到快乐。

东风小学将特色课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国学经典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创作主题中,学生作品从最初简单的形象制作,发展到将四大名著、十二生肖、少数民族特色等作为主题创作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认识并了解国学知识。

目前,特色课堂作为东风小学“五育”并举的发展方向,每天都进行授课,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东风小学的景泰蓝和软陶等特色课程,也颇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40平方米的特色教室内,学生们制作的景泰蓝软陶作品精致典雅、特色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孩子们在制作中积极思考、创意满满,丰富的色彩、极强的参与性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身心感受,而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中公母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